圖像識別技術在網版印刷機上的應用
2007/11/2 16:19:00
近些年來,我國的網版印刷機的發展速度較快,網版印刷機制造廠家已達200多家,年工業總產值為3億多元左右,擁有平網平臺式、圓網平臺式和滾筒(輪轉)式三大門類40多個品種,但仍然存在著企業規模小、水平參差不齊、產品技術含量低、產品質量不夠精細等諸多問題。根據我國印刷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政策要求,應該在現有資源的條件下,本著緊跟世界科技發展潮流,抓緊解決重點核心技術課題,促進印刷機械科技的發展。為此,研究制造高水平、高精度的網版印刷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今諸多科學領域的研究對象正在不斷由宏觀轉向微觀,一些新型產品也開始由宏觀型轉向微觀型。無論是生物工程(細胞操作)、微電子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都向著超精密加工方向發展。對網版印刷機的精密定位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前,國際上發展潮流是采用圖像識別系統用于高精度的專用網版印刷機已經很普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許多國產網版印刷機還仍然采用傳統的機械定位方式,這種機械定位的網版印刷機是無法滿足高精度、小尺寸印件的生產需求。但國內生產企業已經開始對此有所認識并追逐先進潮流向前發展,據報道,國內深訓市網印巨星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跟蹤國際上最新電子印刷技術水平,率先開發生產了WJ-LCD4040系列平面網版印刷機(專供液晶顯示器玻璃印刷)。該機適應無塵工作環境下對高精密LCD、EL、線路板錫膏、軟性線路等高精密平面的網版印刷,并經過專業的LCD等工廠兩年使用,性能穩定,可以代替進口同類機型。該機定位精度為±0.02mm,印刷套色采用了先進的CCD顯示技術,套印對位精度達±0.02mm。該機的研制成功為我國網版印刷機采用先進的圖像識別系統,迎合國際先進潮流,發展國產專用網版印刷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僅就圖像識別系統有關知識介紹如下。 一、CCD圖像傳感器 CCD(ChargedCoupledDevice)于1969年在貝爾試驗室研制成功,之后由日本開始批量生產,經過30多年的發展歷程,從初期的10多萬像素已經發展至今天主流應用的500萬像素。CCD類型又可分為線陣(Linear)與面陣(Area)兩種,其中線陣應用于影像掃描器及傳真機上,面陣型多應用于數碼相機、攝錄影機、監視攝影機等多項影像輸入產品上。目前CCD像元數已從100萬像元提高到2000萬像元以上,大面陣、小像元(感光小單元簡稱)的CCD攝像機層出不窮。隨著超大規模微加工技術的發展,CCD傳感器的分辨率將越來越高。CCD是固態圖像傳感器的一類,即電荷耦合式圖像傳感器,固態圖像傳感器是指將布設在半導體襯底上許多能實現光-電信號轉換的小單元,用所控制的時鐘脈沖實現讀取的一類功能器件。圖像傳感器作為一種基礎器件,因能實現信息的獲取、轉換和視覺功能的擴展,并能給出直觀、真實、層次多、內容豐富的可視圖像信息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應用。 二、圖像識別系統定位的工作原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一幅畫面,但這一個十分“簡單”過程并非如此簡單。深入研究大致分為:成像在視網膜上;其次是大腦對圖像進行認識、理解和分析;最后根據上述一系列處理的結果做出反應。由于圖像識別系統基本上是摸仿了人對事物的認識過程,圖像識別系統定位是采用了CCD攝像機(如同人的眼睛)通過透鏡收集并聚焦來自目標的反射光線,借助必要的光學系統將此光投射于CCD光敏面上的光的空間分布信息轉換為按時序輸出的電信號—視頻圖像信號,可以在監視器上重現圖像。 把相關數據傳送給控制主機(計算機),控制主機通過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必要的運算后(相當人大腦對圖像的認識、理解、分析),驅動執行機構發出指令使機械運行部分運動,從而實現高精度的自動定位。現以用光學定位全自動液晶顯示器玻璃網印機為例說明如下:全自動網印機上的所謂光學定位系統如上所述,它能做到迅速準確地進行自動定位,其對位原理就是依靠一束光線通過光路系統照射在承印玻璃定位標記和網印版的網印對位標記上,再經過絲網上反射鏡把光路反射到CCD攝像機中,攝像機通過上述的光電轉換過程,再將信號送入監視器中把攝到的圖像放大顯示出來。印刷機操作者可從顯示屏幕上看到被放大的圖像,網版和玻璃的對位偏差比較容易地被發現和及時加以修正。同時在印刷過程中監示器還能把每片印刷玻璃對位情況反映出來,因此由于絲網變形等所引起的錯位或者因曝光時跑位等造成的偏差也都有了被撿查出的可能。 三、圖像識別系統的基本組成 圖像處理及識別系統一般由光源、鏡頭、攝像機、圖像處理單元(單元留有接口與控制主機通信,最終達到控制運動執行機構進行精確定位)、監視器組成。它是集光、電、機于一身的產品,它的核心部件是光電耦合器件(CCD)。 四、圖像的判讀 通過圖像判讀可在序列圖像中獲取運動目標的一個或多個特征點相對于某一個非移動點在靶面上的相對位置。為滿足精確判讀的需要,采用像元數據細分技術,將圖像局部放大顯示,便于操作人員對目標點位的精確識別和定位,可有效地降低操作的對準誤差,提高判讀精度。判讀基準(空間基準)即拍攝測量標記,測量標記應盡可能地設置在物體的運動平面內,可以在視場范圍內立標記;對小目標也可以在目標上劃線,也可以用任意線段來表示。對圖像中的目標物圖像進行識別和判讀可采用兩種方法。第一種就是手動判讀,由工作人員來識別目標并判讀其運動軌跡和姿態;第二種就是自動判讀,由軟件中的程序自動識別目標并判讀目標運動軌跡和姿態。但自動判讀過程中依然離不開人員來進行交流互動和控制。 圖像識別技術是精密測試技術領域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項新技術,它綜合運用了電子學、光學探測、圖像處理和計算機等技術,將機器視覺引入到印刷機械制造工業中,實現對印刷物件位置尺寸的快速測量,它具有非接觸性、速度快、柔性好等突出優點,將有力地提高國產網版印刷機的競爭力,在現代印刷機械制造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超越傳統直覺,MATLAB/Simulink助力重型機械的智能化轉型
新大陸自動識別精彩亮相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智能工控,存儲強基 |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